|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五角大樓拒絕克裡姆林宮關於俄烏戰爭對美的批評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五角大樓拒絕克裡姆林宮對美國助長烏克蘭升級的批評 https://t.co/zehbmoxBFz— 美國之音中文網 (@VOAChinese) November 19, 2024


五角大樓駁斥了俄羅斯新一輪的指責,即美國正將烏克蘭戰爭推向更加危險的境地,稱其為“魯莽”的言論,並指責莫斯科及其盟友提升了緊張。

美國國防官員星期一(11月18日)拒絕證實媒體報道,即喬·拜登(Joe Biden)總統已決定允許基輔使用華盛頓提供的遠程導彈打擊俄羅斯縱深。但他們說,莫斯科沒有理由提出任何抱怨。


五角大樓副新聞秘書薩布麗娜·辛格(Sabrina Singh)在回答美國之音的提問時說,“火上澆油的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軍人現在加入戰斗的事實。”

辛格說,“我們談論的是朝鮮軍人被用來奪取主權領土、烏克蘭主權領土,並繼續推進這場戰爭,”“我們認為這肯定是升級。”

美國估計至少有一萬一千名朝鮮軍隊進入俄羅斯南部庫爾斯克地區,烏克蘭8月在突然攻擊中占領了這裡,而且依然占領。

辛格星期一說,“我們完全相信他們會參與戰斗行動。”

克裡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裡·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星期一早些時候抨擊美國的遠程導彈決定,表示這是“新一輪緊張升級,從美國介入沖突的角度來看,形勢出現了質的改變”。

佩斯科夫稱,西方國家提供遠程武器也為基輔提供了打擊服務,“這根本改變了他們參與沖突的方式。”

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沒有公開評論,但佩斯科夫讓記者查閱普京9月份的一份聲明。他在聲明中說,允許烏克蘭打擊俄羅斯將極大增加沖突的風險。

普京當時說,這將“極大地改變沖突的性質”。“這意味著北約國家——美國歐洲國家——與俄羅斯交戰。”

但辛格說俄羅斯的威脅是“魯莽的”。

她說,“任何形式的核威脅都是極其危險的,”“我們將繼續監視這種情況,但我們尚未看到他們的(核)態勢有任何變化。”


俄羅斯官員之前表示,美國和北約增加對烏克蘭的支持將使莫斯科用核武器回應。

美國迄今允許烏克蘭部署短程美國武器,如美國在戰爭頭幾個月捐贈的高機動性火箭炮系統,從烏克蘭哈爾科夫地區越境打擊俄羅斯目標。這些火箭的射程約80公裡,但拜登的決定將允許使用陸軍戰術導彈系統 (ATACMS),射程可達300公裡左右。

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幾個月來一直游說華盛頓允許使用遠程火箭打擊俄羅斯縱深的軍事目標,稱需要打擊俄羅斯儲存的火箭庫和其它武器,不讓它們用來打擊烏克蘭的城市和電網。

拜登迄今一直不允許使用遠程導彈,擔心這會加劇戰爭和與美國領導的北約軍事聯盟的緊張。但朝鮮部署軍隊與莫斯科軍隊並肩作戰讓華盛頓震驚。


陸軍戰術導彈系統是美國航空航天和國防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遠程制導導彈,攜帶227公斤的破片彈頭,速度快,難攔截。

這些火箭裝有專門的GPS,並攜帶集束炸彈,空中爆炸時會釋放數百枚子炸彈,而不是一枚彈頭。

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1月20日上任時,拜登提供導彈以及數量的決定是否仍然有效尚不確定。特朗普對美國繼續支持烏克蘭表示懷疑,並在9月的一次政治辯論中拒絕說他希望烏克蘭贏得戰爭。

特朗普稱他將在就職前促成停戰,但沒有透露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特朗普尚未公開評論拜登烏克蘭提供遠程導彈的決定,但他的兒子小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 Jr)很快提出了批評。

他在社交媒體上說,“軍工復合體似乎想確保在我父親有機會創造和平、拯救生命之前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與此同時,一枚帶有集束彈藥的俄羅斯彈道導彈星期日晚擊中了烏克蘭北部城市蘇梅的一個居民區,造成11人死亡,包括兩名兒童,84 人受傷。

烏克蘭南部敖德薩市星期一遭到另外的俄羅斯導彈襲擊,導致兩棟公寓樓起火。敖德薩州州長奧列赫·基珀(Oleh Kiper)說,至少有八人死亡,18人受傷,包括一名兒童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6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16 秒